展会活动

    【企业访谈】Interfoam上海展参展企业访谈
  • 2023年6月14日-16日,2023上海国际发泡材料技术工业展览会(Interfoam China 202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Interfoam上海展集中展示了发泡材料的最新生产技术、设备及发泡材料的新技术、新趋势、新应用等。期间我刊在F31展位上展示了高分子材料专业技术领域期刊业务,对兄弟部门国家塑料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的检测业务进行了宣传,与展会主办方合作举办了《中国塑料》@ Interfoam首届发泡技术创新论坛,并采访了优质参展展商江苏越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金纬化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对其近期的创新与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了解,以下是访谈的具体内容。

     

     

    江苏越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越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分子材料挤出设备的专业供应商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提供者,主要从事塑料挤出机及其相关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并为高分子材料挤出加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该公司副总裁张海军先生进行了采访。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相关产品。

    张先生:好的。首先,参加本次Interfoam上海展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是一个非常热门和国际化的展会,也非常有幸能够接受《中国塑料》这样行业技术领域专业期刊的采访。我们公司成立于2006年,一共有五大业务板块,其中发泡挤出是最大的业务板块。我公司所有业务板块基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而展开的。其中对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就是我们的发泡挤出。其他四个板块有共混造粒、循环回收、聚烯烃大造粒、直接挤出。

    从发泡角度来讲,目前商业化规模最大的是PS发泡,主要用于建筑保温。建筑能耗在所有人类活动能耗里面占比是非常高的,因此建筑保温的节能对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贡献非常大。而且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推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来取代氟利昂,我公司也是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UNIDO)的全球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执行氟利昂在XPS领域淘汰计划的很多项目,执行的这些项目对全球减少碳排放有非常大的贡献。我公司发泡领域商业化规模第二大的PET,PET发泡方面目前市场用量最大的是风能发电。风能发电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因此PET发泡也是对碳达峰、碳中和有非常大贡献的一个产品。在循环回收领域,我公司有PET的瓶到瓶回收,然后有PE、PP的瓶到瓶回收,有EPS到EPS的回收,这些回收都属于循环回收(circular economy),即回收后的材料继续用于原来的用途。传统回收一般PET回收后进行纺丝,而我公司回收后将其用于生产塑料瓶。在共混造粒方面,我公司推出了高扭矩的减速箱,其比能耗比传统挤出机降低了,其节能功能也对碳中和具有贡献。我公司的直接挤出简化了传统片材、薄膜的工艺流程,比如我公司的免干燥技术,仅PET免干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就能节约30%的电能。在大造粒方面,我们采用更加节能的电机、加热器、油温控制器以及电控算法。综上,我公司五大类的产品、所有的研发都是基于如何节能,如何为碳达峰、碳中和做贡献的方向去开展,这是我公司产品的一些基本情况。

    本刊:请您谈一下对中国发泡材料及其应用市场发展前景的看法。

    张先生:发泡材料不单在中国,它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品。因为全球都逐渐意识到了环境带来的灾难及潜在的风险问题。对此,巴黎协定等的签订都是为了鼓励世界向更绿色的工业环境发展,而发泡材料具有轻量化、保温节能、保温隔热功能。我公司最新推出的聚乳酸发泡,在原来的发泡基础上又增加了可降解功能,可以说发泡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用途也越来越广。以前的很多化学发泡技术会面临VOC问题,有一些甚至存在致癌物质问题,那么物理发泡在这方面问题就少了很多,故物理发泡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我公司今年推出的PLA发泡技术现得到了很多关注PLA的碳足迹只有PE、PP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而且PLA可降解,所以说PLA将会给一次性泡沫包装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机遇。

    本刊:请问该PLA产品的性能和成本与传统产品相比如何?贵公司PLA发泡产品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产品相比有哪些优势?

    张先生:我们做过测试,我公司PLA产品的使用性能可以与传统产品相媲美,可达到EPS性能的90%。在应用领域方面,PLA可以取代传统一次性包装材料,如EPS、EPP、EPE等,这些包装材料不可降解,而PLA可以降解,可以在很多一次性用塑料泡沫的应用场景中替代传统产品。但PLA的确成本比较高,因为其主要原料还是谷物、桔梗等,虽然它是非石油基产品,但成本现在还在2万多,比其他通用塑料价格贵两三倍,另外目前其商业化程度不高,故综合成本比普通包装塑料贵四五倍左右。目前全世界采用挤出法工艺生产PLA发泡产品的企业非常少,我公司可以说在这个产品领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我们现在的竞品有采用悬浮法、釜压式等工艺的,但是釜压式工艺生产效率较低,熔接性能也逊于挤出法工艺,所以我们在技术方面、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经营理念。

    张先生:我们的经营理念总的来说是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研发,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团队和创新。责任指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团队指我们交付的工业产品一般比较复杂,都是按照项目来交付的,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团队,我们与客户也要组成一个项目团队,所以必须强调团队文化才能执行好项目,因为我们交付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项目。而创新是我公司这么多年来能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创造了很多行业第一,为行业做出了很多里程碑式的贡献,创新是我们能够保持生生不息活力的十分重要的机制。

    本刊:请问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全球经济形势波动等社会因素是否对贵公司的业务产生了影响?

    张先生:新冠疫情等对我公司业务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的销售额还是保持得比较稳定。我认为塑料机械行业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硬通货,是世界的刚需,而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交付能力和价格往往让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办法接受,部分发达国家也无法接受,而我公司近两年西欧、北美的客户也在逐步增多,这也说明了欧美公司的交付能力和价格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市场的需求。我们接下来的发展目标还是希望世界和平,保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这非常利于商业发展的。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商业发展是非常难的。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超低密物理发泡”量产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拥有多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和工艺,已申请发明专利百余项,20余项国际PCT,并拥有高水平科研团队。我们对该公司副总裁贾玉女士进行了采访。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品牌发展历程和产品情况。

    贾女士:好的,很高兴能在Interfoam展上接受《中国塑料》的采访,我们在本次展会上取得了很多收获,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公司其实在将近10年前就开始做相关研发准备和投入,但是当时的行业状态、技术状态和我公司自己的状态都不够好。首先那时候我们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趋势判断,觉得我们的发泡业务可能是个不错的方向。其次当时我们离客户还是非常远的,没有发展到有很具体的应用场景阶段,当时主要考虑如何通过技术上的创新革新,附加已有基础和资源,先将产品先做出来。当我们慢慢开始有一定规模的研发设备后,开始稍微有一点信心,因为设备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也是要过的第一道坎,设备做不出来什么都没有,不能只有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基础。在2016年左右,我们有了自己的研发设备矩阵,现在大概13台研发设备,主要是釜的形式,其他设备虽然也有我们专利定制的成分,但是不是那么困难。如果没有釜可能连实验都没办法做得非常彻底和深入,所以在这些釜落地后,我们在整个研发方面有了本质上的进步。20172018两年我们在探索方向,其实创业这个过程说实话非常困难,因为你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有产品出来,那这个阶段大部分都是在不断地投入,投入你的时间、精力、成本,所以这两年实际上可能是比之前要好很多,但依然是很困难的两年。

    直到2019年,我们有一个产品面世了,也就是我们的防寒服,它以我们的保温隔热系列产品作为中间夹层,我们现场有很多此类产品,比如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的企鹅服、登山服等,包括我们自己大毛牛品牌的服装。这类产品做出来后,我们心里很有底了。因为第一它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收入数据,我们当时是在小米众筹上去卖的,9天卖了1000多万;第二它至少验证了一个品类,就是服装,如果服装都能做,要求这么严苛的消费品都能做,那比如说做一个帐篷或者冷链保温外卖箱,可能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当时想,保温隔热光一个品类就做了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那我们的市场前景应该非常广阔,而我们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方向,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大规模落地大型生产线,然后逐步去不断提升产能工艺控制,包括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良品率,包括淡季回收、产品的完全可回收,一直走到现在。

    目前,大毛牛公司处在的状态可以比喻成早上八点的太阳,有很好的牌在手上,也有不错的订单,有很强的客户信赖,但这些也没有非常成熟和稳健,我们依然还在不断努力,把成本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下来,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跟化学发泡一致的,那我们现在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走了很大一部分的路程了。

    本刊:请介绍贵公司发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

    贾女士:我们从几个层面来讲。首先,在技术层面,所有发泡材料的功能都来自于泡孔,所以我们会回到比较本质的微观泡孔去探讨这个问题。你的泡孔跟我的泡孔有什么区别,这决定了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区别。我们现在的泡孔孔径是20~50微米,且泡孔一致性非常好。由于是釜压发泡,所以泡孔的密度非常高,因为它整个溶解的程度非常高。我们的产品60 MPa以上的时候泡孔的细腻程度和均匀度与其他产品相比完全是不一样的状态,所以最微观层面上我们的泡孔直接决定了宏观层面上数据的差异。我们现在在整个产品体系和市场方面主要是两种形态的产品,一个是板材、片材等块状的材料,一个是异形体。那在这两种材料方面,我们由于微观泡孔结构的差异或者说是优势,导致我们在几乎全部性能上面都优于现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产品。

    第二个是成本控制层面。我认为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优势,因为大家做生意可能看到你的产品觉得好后,第一个要问的就是贵不贵,就包括今天很多人跟我交流也是这个状态。那我们到底贵不贵就看结果,我们的直接报价与化学发泡一样,而且我们的产品在性能上远远优于化学发泡,相当于在达到了性能更好的同时也达到了价格一致,甚至我们的产品还有一些会更便宜,那这就变成了一个我们到底在多长时间之内能够吃掉多少市场问题了。

    我们在面向市场之前,其实不是第一家做这个业务的,当时市场上有一些叫做超临界发泡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卖得很贵,包括英国的公司,也包括国内的公司,但我们更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叫做技术普惠,我很喜欢这个概念。目前来讲,比如以鞋子为例,最高端的跑鞋依然是1000块钱以上的,那为什么?比如说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可能买不起,那我就不值得拥有一双性能好的跑鞋了吗?而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把成本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我们希望能够把一双拥有极致性能的跑鞋降到比如说299元,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我们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去吃掉市场上这一部分需求。当然了,对于我们来讲,回归生意的本质是订单量更大,虽然每一双赚得没有那么多,但是我们的生意做起来了。

    本刊:请介绍贵公司未来在发泡技术及应用领域将进行创新及发展的目标。

    贾女士:现在我们面临的一部分行业还是比较传统的,如鞋、床品等,在比如锂电池、风电等方面,大家还是用一种很传统的产业链的配合方式去执行和运行,我们希望探索通过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来一定程度上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包括我们为什么把一部分工序交给其他公司去做,这是因为我们判断合作要远远大于我自己全做,这个是第一个想法。第二个是我们希望探索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来优化一部分环节,比如我们现在在鞋子方面正在实践和运行不膜压的工艺,也就是发出来就直接可以贴合,因为膜压是特别耗费人工、能源和模具的一个工序。这是我们想做的,当然具体研发的方向有些不方便透露,而我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把成本再次降下来,然后把大家共同的蛋糕做到更优化。

    本刊:我们了解到贵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百余项中国发明专利,还有20余项国际PCT等,请对此进行简单介绍。另外,请问贵公司在标准制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贾女士:我们的研发持续时间很长,超过了10年,在公司成立之前研发就都已开展了。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很大,现在每年研发投入也占整体管理费用很大一部分比例,去年研发投入占管理费用的50%以上,今年预计也至少在40%,因为今年整体上业务规模比以前大了。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沉淀下来很多以知识产权为主的,以研发的团队为主的一些资产。我们的专利(包括国内和国际)主要是几个部分,一个是设备,一个是工艺,一个是市场应用,还有一些关于配方的等等。

    在标准方面,我们有制订自己的企业标准《物理发泡(超临界发泡)材料制备与质控技术标准》(Q/DMN 001-2023)。超临界技术尤其是最近几年受到的关注非常多,但是什么叫做超临界?是不是有氮气参与,有二氧化碳参与就叫超临界?其实大家都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所以我们希望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这个行业被大家做起来的同时,在量大的同时也要更好。我们希望作为行业中较早去做这个事情的公司,能够更多地参与行业的规范化。

    本刊:最后,您有想通过我们《中国塑料》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吗?

    贾女士:我们建议公众在购买日用产品时,一定要挑选好的材料。一些基础材料,尤其是发泡材料,它可能属于大化工,可能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比较小,但是不管是贴近食品或皮肤,或宝宝用的产品,一定要选优质的材料。最后,希望有一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在成本上做一定控制,让大家都能够不那么费力去得到一些优质的材料。

     

     

    常州金纬化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常州金纬化工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塑料挤出成型设备的研发、制造的高科技厂家。公司专注于聚合物发泡材料挤出装备制造和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服务,用心制造符合全球中高端用户所需的塑料挤出设备。我们对该公司销售经理王维强先生进行了采访。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金纬化工的主营业务及本次展会的明星产品。

    王先生:好的,感谢《中国塑料》的提问,这是一家塑料领域非常专业的期刊。首先介绍一下我公司的经营情况,化工公司和智能装备都是金纬公司旗下的一个专业性设计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主打产品有XPE、IXPE、IXPP、PP等轻量化发泡产品。我们产品的国内北方市场占有量比较高,南方市场如浙江、广州一带,我们的基材类挤出机市场占比较高。国外市场方面,亚洲市场主要是韩国,东南亚市场有印尼、泰国等,俄罗斯也是我们主要针对的市场。近年来,我们公司也增强了国外市场的拓展与扩张,目前在泰国建立了工厂,印度成立了办事处,金纬公司的何董事长也带领销售团队精英在国外多个国家开拓市场。金纬公司的宗旨就是有做塑料的地方就有金纬人。

    本次展会我们带来了一款XPE/IXPE交联聚乙烯发泡生产线,这个生产线也得到了国内外高度认可。它的优点第一是稳定性,第二是环保性,取代了污染比较严重的常规发泡产品,第三是线速度快、产量高,1分钟产量在22~25米之间,厚度范围在0.8~7毫米。这款产品在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本刊:请问我国的发泡产品和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相比优势或竞争力是什么?

    王先生:过去发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之前据我了解发泡市场首先是由韩国切入中国市场来的。近几年,我们国家对发泡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多,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在二氧化碳发泡、超临界发泡、化学发泡、物理发泡领域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也取代了一些国外市场的占比。国内发泡行业与国外市场竞争的话,主要优势第一是设备稳定,第二是多样化。包括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化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也都对发泡产业进行了很多投入,关注度比较高。我国的发泡产品包括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包装材料等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市场。

    本刊:请问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王先生:“诚实待人” 是我们铸就“百年金纬”的核心理念。用心持久,拼搏创新是我们的企业精神,这个我们董事长一直让每一个金纬人都要深刻牢记。

    本刊:请问贵公司想通过本次展会取得哪些收获,或者已经取得了哪些收获?

    王先生:本次展会上我们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也与很多老朋友在此会面。刚才有一个日本的单位对我们的电子交联设备进行了了解,合作希望也很大。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通过与新老朋友的交流沟通,了解设备改进方面的需求。

    本刊:作为行业里的高质量企业,请问贵公司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王先生:我们提议行业协会公布行业关注度高、发展速度快、在领域内有一定背景的企业,方便我们的工作人员与有实力的公司进行沟通交流。

     

    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林德公司是全球和中国领先的气体和工程公司,是专业生产发泡用氮气、二氧化碳等物理发泡剂的气体公司,为企业专业提供高纯度气体产品及相关设备,并可以提供定制化气体供应、增压、稳压解决方案。我们对该公司应用技术销售经理李亮先生进行了采访。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李先生:林德是一家德国企业,成立于1879年,至今已经有140多年历史了,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之一。那么林德现在的主要产品是工业气体,包括氧气、氮气、氩气、稀有气体以及特种气体、电子气体等等,以及配套的气体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设备。

    本刊:请问贵公司在本次展会上主要宣传的产品、技术或设备是什么?

    李先生:林德在超临界发泡领域是专业的氮气、二氧化碳供应商,我们除了根据客户的用气量需求提供瓶装气、槽车储罐以及现场制气外,我们还可以做从客户的气体储存容器出口一直到客户的用气使用设备入口的非标定制化气体应用技术解决方案。那么这次展会林德也为大家带来了几个设备。第一个是气体增压设备(PRESUS?C),它可以针对二氧化碳或氮气提供连续、稳定、高压的气体输出。第二个是气体流量控制设备DSD500),它可以精确控制气体注入到挤出机。第三个是二氧化碳清洗设备,它取代了原来传统的清洗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环保。我们除了以上核心设备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刚刚所说的注气系统解决方案,这些只是方案的一环或者二环。

    本刊:请您谈一谈对发泡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

    李先生:林德公司在超临界发泡领域做了很多年,而且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目前我们很多客户在使用的主要是氟利昂、烷烃类以及化学发泡剂等传统发泡剂,而超临界气体可以在实现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目标方面表现得非常优异,所以说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未来超临界发泡在建材、鞋材、汽车零部件以及包装等应用领域都将大有可为。另外,Interfoam展非常专业,我们也希望能够组织更多类似于像Interfoam这样的平台,让我们上下游厂家有更多的交流,碰撞更多的火花,有更多的想法出来。

    本刊:请谈一谈贵公司在那个发泡领域将进行的创新及发展目标。

    李先生:我们一直在客户的不同工艺需求做不断地创新探索,我们现在有一台设备其实也没有展出,它是一个注塑发泡使用的浸渍系统,它那二氧化碳浸渍包裹在塑料粒子中,然后再投入到传统的注塑机去使用。但我们现在只是开发了一代,也有客户已经采购了我们的设备,我们的二代三代还在开发,所以没有大面积去推广。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一直在根据客户不同的工艺用气需求不断地创新新的设备与解决方案。

    本刊:请问全球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世界形势对贵公司是否产生了影响?

    李先生:从全公司的角度讲其实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气体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假如传统的应用领域不行了,那在一些电子、医疗、光伏等高端技术领域,它的需求还是很旺盛的。而我们超临界发泡现在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端发泡材料,产品畅销中国各地并远销世界五大洲,是目前国内聚烯烃发泡材料生产企业领跑者。我们对该公司华南区域主管许红一先生进行了采访。

    本刊:请您介绍一下您公司的主营产品及应用领域。

    许先生: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980),公司专业生产环保交联聚烯烃泡棉(XPE/IXPE/IXPP)及聚氨酯泡棉(PU)、有机硅发泡材料、热失控材料等产品。我们主要的应用市场领域有3C消费电子、新能源、建筑装饰、汽车内饰、体育休闲、医疗等,用途比较广泛。我们在湖北武汉、湖北汉川、安徽广德、广东东莞都建有工厂,在越南、泰国开设分公司,并都有自购基地建立厂房。我们的产品很多元化,且我们是产销一体的。另外我们的研发人员有100多人,主导项目负责人在祥源从事研发工作近10年,曾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团队专注创新,并为客户配套产品应用开发,按需定制。

    本刊:请介绍一下贵公司近几年的主推产品。

    许先生:我们近两年主推的产品是聚氨酯泡棉、硅胶泡棉和热失控材料。例如,我们现在主推的一款热失控防护材料——陶瓷化硅橡胶材料,该材料可经受1300℃火焰冲击30min不烧穿,可以有效地保护电芯。我们硅胶泡棉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又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60~200℃)、高阻燃(UL 94 V-0)、高密封性、防水性。我们对其进行过高低温测试及高温高湿1000小时实验,该材料在此方面的表现优异。

    本刊:与国外公司的产品相比,贵公司产品的优势是什么?

    许先生:我们材料早期在3C领域应用较多,3C电子市场以前绝大部分都选用国外品牌辅料。随着我们产品在电子市场上的推广深耕,逐渐被终端客户接受并得到高度认可,现在3C产品上的应用材料优先选用我司产品,也逐步完成辅料国产化的转变。对国内客户而言,我们具有快速反应和迅速配合的能力,如新品开发,客户提供明确的性能指标,在我们主材范围内的应用领域,我们最快可以在一周内提供小样给客户做基础测试,为客户新品开发节约时间;成本方面,我们材料占有绝对优势,比进口材料约便宜30%~40%;时效方面,珠三角地区可以做到隔天达,紧急情况下可安排专车送货上门,这也是国内一些大品牌选择我们公司的原因。

    本刊:请您谈一谈对中国发泡材料及其应用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

    许先生:我们公司近几年在建筑装饰行业的产品订单量是非常大的,往年地板行业的出口订单以EVA为主,EVA材料气味大不环保,现在逐步被我们的IXPE材料所替代,这也反映全球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要绿色环保,我们材料刚好满足环保需求。另外,EVA是模压类发泡材料,属于片材类,不能连续加工生产,它如果要做成卷料,需要有一个剖层工艺,那么它对厚度的管控会略微差一点。我们的材料是通过挤出发泡制备的,具有持续性,对材料均匀性的管控比EVA要好很多,在加工良率、吸水性、气味等方面,我们的材料也比EVA要好很多。

    本刊:请问您有想通过我刊向行业人士传达的信息吗?

    许先生:以前一些设计师,包括方案公司等,可能会优选国外的进口材料,但随着国内技术发展,包括节能环保等大趋势,国内的一些企业迅速成长,其实现在很多国内的材料完全可以媲美进口材料。有需要时,可以更多支持我们自己的国产产品。

     

    写在最后

    我刊非常荣幸能够在Interfoam上海展上采访以上优秀的发泡行业企业,了解行业新动态、新趋势,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发泡塑料行业近些年实现了快速优质的发展,我们祝愿各家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也期待看到更多、更优质、更创新、更经济的产品面市,我们会继续跟进行业技术发展,报道新的塑料领域技术研究,与大家一同推动助力我国塑料行业与技术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塑料》编辑 胡柏

  • 发布日期: 2023-06-21  浏览: 595